一、关于我们
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起始于1977年建校伊始创办的自动化和1979年创办的家用电器专业,1984年成立控制工程系,1999年更名为信息与控制工程系,2004年更名电气信息工程学院。学院目前在校本科生、研究生共2372名,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、自动化、智能电网信息工程、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和机器人工程5个全日制本科专业。其中,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、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、教育部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”试点专业、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。自动化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、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、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。学院建有2个省一级重点学科(电气工程、控制科学与工程),建有1个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(电气装备智能制造)。学院现有电气工程、控制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,电气工程、控制工程、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工程4个专业硕士授权领域。
二、师资力量
学院始终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、以教师为主体,大力推进“人才强院”战略,汇聚和造就了一批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。学院现有中国工程院“双聘院士”1人,国家“万人计划”领军人才(教学名师)1人,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,河南省优秀教师2人,河南省优秀专家1人,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,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、杰出青年7人,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-优秀青年3人,中原英才计划(育才系列)3人,中原英才计划(领军人才)3人。拥有“电气装备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”“生物信息处理”2个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和3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。
三、教学、科研平台
学院建有河南省信息化电器重点实验室、河南省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院士工作站、河南省智能微电网国际联合实验室、河南省电气试验与故障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河南省智能装备信息互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中国轻工业电力电子与电能变换重点实验室、河南省特种电机与驱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、河南省高校工业控制网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智能感知与控制大数据发展创新实验室、智能电网大数据产业融合创新中心、河南省新能源电力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省级科研平台,以及“电气控制技术”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,仪器设备总资产8200余万元,与美国通用、德国西门子等共建校企创新实验室5个。
四、科研成果
近五年,学院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级以上纵向课题156项;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、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,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,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,主持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1项;授权发明专利246件;科研到账总经费1.53亿元;以第一署名单位发表学术论文541篇,其中SCI索引438篇、JCR一区论文36篇;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29部。
五、人才培养
学院秉承“质量立院、人才兴院、科研强院、特色亮院”的办学理念,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致力于为国家培养信念坚定、勇于担当、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。构建了“学业导师+博士班主任+辅导员+党员学长”四级协同管理育人体系,形成全员、全过程、全方位育人良好格局。注重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,学院通过大力开放专业实验室,重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,成果显著,近五年,指导学生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628项,共计1800多人次。其中国家级特等奖3项、一等奖19项,其他国家级奖项105项,承办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河南赛区选拔赛2次。
六、国际交流
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,不断提高办学国际化水平。自2006年,先后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、美国田纳西州立大学、捷克奥斯特拉瓦技术大学、法国综合理工学院、美国奥克兰大学、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30所国外大学开展国际合作,累计送出交换生30多名,联合培养博士5名。
学院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、德国西门子公司、美国微芯科技公司、台湾凌阳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GE自动化系统集成实验室、西门子工业控制创新实验室等校企共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。
新时代,学院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秉承“为之则易,不为则难”的校训精神,以及“朴实、务实、扎实”的校风、“立德树人、格物致知”的教风,坚持“质量立院、人才兴院、科研强院、特色亮院”的办学理念,全面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,为建设学科专业特色鲜明、优势突出,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,办学实力和水平居省内同类高校领先地位,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学院努力奋斗。
(注:以上数据截止到2024年3月)